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我們盡快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發展行業協會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把協會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中來。在我國目前,行業協會屬于民間社團組織中的一大類,由民政部門登記管理的社團組織共分為四類,即學術性、行業性、專業性和聯合性。行業協會是同行業之間,為了避免不正當競爭,維護共同利益,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以自愿形式組成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它作為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協助政府實施行業管理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推動行業和企業的健康發展。加強培育發展行業協會,推動政府職能真正轉變,實現行業自律,推進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但如何更好的開展工作,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協會,這就首先需要我們對行業協會有全面準確的理解。行業協會具有如下能:
在我國行業協會是聯系行業和政府的紐帶,協會要了解行業企業的需求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向政府匯報;同時,協會還要及時向行業企業傳達政府的方針政策。努力做好服務于行業,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政府,在行業和政府間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行業協會的職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行業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為企業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咨詢、員工培訓、法律援助等服務;向企業提供或發布行業發展研究、行業統計分析和行業政策規范等方面的資料,組織或舉辦會展招商、商務考察、產品推介等活動;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從產供銷各個環節為行業開拓市場服務。
行業自律。依據協會章程或行規行約,制定本行業質量規范和服務標準,并參與產品標準的制定;監督會員單位依法經營,對違反協會章程和行業法律法規、達不到行業質量規范和服務標準、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參與不正當競爭、影響行業形象的會員,采取警告、業內批評、通告、開除會員資格等懲戒措施,并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告;對會員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作風進行行業評定,維護行業信譽,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維護權益。代表會員企業,維護會員的正當權益,向政府特別是行業主管部門反映企業和行業的要求;代表行業內的企業進行反傾銷、反壟斷、反補貼等調查,或向政府提出調查申請;代表行業企業參與有關行業發展、行業改革以及與行業利益相關的政府決策論證,提出有關經濟政策和立法的建議,參加政府舉辦的有關聽證會。
行業協調。引導會員企業貫徹執行政府的有關行業政策;協調會員與會員,會員與行業內非會員,會員與其他行業經營者、消費者及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通過法律法規授權或政府委托,開展行業統計、行業調查、公信證明、價格協調等工作。
理事:1000 常務理事:3000 副會長:6000(要求產值要過億,有成長潛力的企業可適當放寬)。常務副會長:30000(要求產值要過億,在行業有一定的影響力。)
會費作為服務會員和運營協會使用,包括協會辦公室租賃費、辦公費、差旅費、年會招待費、會刊編輯印刷費等。每年年會上公布財務收支情況,接受會員代表和省民政廳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