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據新華社武漢7月23日電(記者李偉、侯文坤)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消息稱,近日,湖北省對十堰市張灣區艷湖社區集貿市場燃氣爆炸事故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問責,包括11名省管干部在內的34名公職人員受到撤職、免職等處理。
6月13日6時42分許,十堰市張灣區艷湖社區集貿市場發生燃氣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傷。事故發生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事故調查組,聘請國內燃氣管道設計和運行、火災、特種設備、安全等方面的專家參與事故調查。
經調查,事故直接原因是天然氣中壓鋼管嚴重銹蝕破裂,泄漏的天然氣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內密閉空間聚集,遇餐飲商戶排油煙管道火星發生爆炸。事故也暴露了違規建設形成隱患、隱患長期得不到排查整改、物業管理混亂、現場應急處置不當等問題。該事故是一起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本網特約述評:2016年6月1日,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腐蝕狀況及控制戰略研究”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作大會報告并公布了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他指出,2014年我國腐蝕總成本為21278.2億元人民幣,約占當年GDP的3.34%,相當于每個中國人當年承擔1555元的腐蝕成本。此外,他在報告中還強調,腐蝕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涉及安全、經濟和生態文明,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市場規律,招投標中的投標價或中標價不得低于成本價。然而在現實中,部分招標單位在招標環節忽視質量要求,唯價格論,造成中標價低于甚至遠低于成本價。《人民日報》曾兩次發文詬病“最低價中標”,實為罕見!建設工程質量因“最低價中標”問題頻發,使得整個行業怨聲載道。期待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避免事故發生。
另一方面,企業應依靠先進科技提升管道防腐蝕的年限和使用壽命,從產品本身的固有性質保障使用者的安全。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我國產品質量法也規定,企業要承擔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在黨中央倡導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提升產品質量更應是無庸置疑。提升產品質量歸根到底要靠企業自身,只有一件件產品都有質量、一家家企業都以質量為目標,經濟發展才更有質量。